4月25日上午,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“二十大精神在東秦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。記者 羅娜 攝
陜西網訊(記者 羅娜)4月25日上午,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“二十大精神在東秦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。潼關縣委常委、縣政府黨組成員王世輝以《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深化“三個年”活動 以生態立縣、產業強縣、文旅興縣 譜寫潼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》為題,作主題發布并答記者問。潼關縣秦東管委會黨工委書記、發改局局長宋學祎,潼關縣商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湯磊參加發布會并答記者問。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。
王世輝介紹,今年以來,潼關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,緊扣省市關于“三個年”活動部署要求,把責任扛在肩上、把落實抓在手中,堅定實施“生態立縣、產業強縣、文旅興縣”發展戰略,奮力譜寫潼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預計一季度,潼關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.28億元,增長27.5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.4%;限額以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3.8億元,增長19.3%。
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,潼關縣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:
聚焦四個經濟 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
做大做強縣域經濟。緊緊圍繞縣十八次黨代會提出“生態立縣、產業強縣、文旅興縣”發展戰略,把黃金、新材料新能源、文化旅游作為首位產業,把軟籽石榴、潼關肉夾饃作為特色產業,加快構建“3+N”綠色現代產業體系。
黃金產業方面,圍繞探、采、選、冶、加工、貿易、尾礦綜合利用等環節,啟動了總投資10億元的匯能有色項目,壯大了中金冶煉、太洲冶煉產業規模,建成了西北首家金精礦粉現貨交易服務中心(潼交中心),擴大了黃金首飾城貿易規模,打造黃金全產業鏈,再造一個“華夏金城”。
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方面,搶抓入選全國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等政策機遇,建成總投資16億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,加快建設總投資25億元的聚泰新能源儲能材料項目、總投資20億元的國能農光互補項目、總投資5億元的新型儲能基地項目,打造風能、光能、儲能一體化產業基地。
文旅產業方面,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為目標,全力推進兩大旅游體系建設,積極爭創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全國示范縣、省級旅游度假區。
特色產業方面,加快肉夾饃食品工業聚集區建設,形成潼關小吃“總部”經濟。實施軟籽石榴標準化廠房、省級農業現代產業園建設等項目,打造中國軟籽石榴第一縣。
持續提升開放經濟。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大格局,大力發展對外貿易。加大政策支持,積極搭建平臺,潼交中心入駐企業8家,一季度完成有色金屬貿易交易量5.2萬噸,實現交易額9.5億元。爭取渭南海關業務指導,鼓勵陜西聚泰、中陜核等企業爭取總部訂單,2022年中陜核鉬業公司鉬制品出口貿易9915萬元,一季度聚泰新材料出口貿易6118萬元。推動肉夾饃產業對外突圍,出口澳大利亞、美國、加拿大等國家,不斷拓展海外市場。
加快發展數字經濟。深入落實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部署,制定數字經濟三年發展規劃,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,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與轉化。緊抓中省市新基建政策機遇,加快實現5G網絡主城區全覆蓋,推進5G在消費、教育、醫療、農業、交通、氣象等領域的應用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,積極發展信息消費、數字消費,推廣直播電商、社交電商,擴大網商數量規模,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,力爭網絡交易額達到5億元以上。
培育壯大民營經濟。深入貫徹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,落實《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》,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,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,力爭新增市場主體增長8%以上。實施民營企業梯度培育行動,支持民營企業“專精特新”發展。持續推進城鎮平臺、產業平臺、創新平臺、投融資平臺建設,加快推進循環經濟區中小企業孵化基地、標準化廠房、標準化倉儲、新區大道等項目建設進度,積極創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。鼓勵吸引民營企業、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、補短板項目和盤活國有存量資產,帶動激活民間投資。著力培育新型消費引擎,挖掘消費潛力,改造黃金首飾城,建設黃金特色文化街區,打造美食文化街區。力爭金銀飾品年貿易額突破30億元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億元。
聚焦項目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
加大項目策劃。緊抓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專項債券、盤活存量資產等政策機遇,包裝一批“帶動性強、投資效用明顯、利稅貢獻大”的大項目、好項目,切實做好“十四五”中期評估工作,充實項目盤子。截至目前,2023年第一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審核26個,第二批通過審核28個,通過數量、發行數量和儲備數量均居全市第一方陣。
抓好服務保障。用好“增存掛鉤”政策,積極盤活閑置土地,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土地指標,推行項目手續辦理“容缺+承諾制+并聯審批+全程幫辦代辦”制度,截至目前,24個省、市級重點項目手續全部辦結,力爭縣級重點項目手續6月底前全部辦結。
狠抓項目開工。持續實施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,堅持一線工作法、專班推進法、集中調度法,建立健全“一桿子插到底”的穿透式督查機制,對已開工項目抓進度、抓入庫;對未開工項目逐一研判、應開盡開、能快則快;對開而未動、建而未統的項目,逐一研判、過篩問診。24個市級重點項目一季度實現全部開工,入庫納統21個;引黃上塬、第二人民醫院、中等職業學校、體育場、游泳館、“兩館一中心”等億元以上項目年底可建成投用。
全力招商引資。依托全縣9支產業招商小組,圍繞黃金全產業鏈、肉夾饃全業態、旅游全域發展思路,開展精準招商,產業鏈招商。今年以來,全縣各級各部門“一把手”、各招商組組長主動率隊外出招商,提效爭先,動起來、走出去、引進來,搶抓項目。目前,與廈門建發集團、陜西交控集團、中青旅、中亞陜西商會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。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9.83億元。
聚焦營商環境 構筑經濟復蘇新支撐
突破一批短板弱項。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,部門信息孤島打通率超過80%,數據歸集率達到90%。加快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,加大信貸融資、人才幫扶、降低成本、政府投資項目民營企業家參與度、政策“免審即享”等方面支持,持續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。
完善一批改革舉措。堅持高標準、優措施,進一步深化改革,在工業園區推行工業項目“標準地”供應。“畝均論英雄”綜合改革加快推進。企業開辦時間壓減到1個工作日以內,獲得用水時間壓減到6個工作日,無外線施工獲得用氣時間壓減到3個工作日。暢通營商環境投訴舉報渠道,進一步發揮市12345營商環境“企盼渭來”熱線作用,不斷提升企業權益保護水平。
推廣一批典型經驗。持續深化“證照分離”全覆蓋,全面推行“一窗綜合受理”模式。小型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到30個工作日。企業年均納稅時間壓減到65個小時。“交地即交證”新模式全面推廣。加速提升潼關在秦創原平臺入庫企業數量,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0家,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。
聚焦綠色發展 繪就美麗生態新畫卷
扎實做好秦嶺生態衛士。牢固樹立“國之大者”政治自覺,持續加大《條例》宣傳,營造全社會關心秦嶺、保護秦嶺的濃厚氛圍。建設標準綠色礦山,對生態環境保護機構進行強化優化,推動“峪長制”“河長制”“林長制”“警長制”“網格長制”協同發力。實施秦嶺生態保護站、礦山安防體系建設等項目,推進“數字秦嶺”實戰應用,全面開啟“智慧護山”新模式。
扎實做好黃河生態守衛者。全面宣傳貫徹《黃河保護法》。堅持“四水四定”原則,統籌做好“水環境、水生態、水安全、水利用、水文化”等工作。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,加快實施黃河南岸濕地多樣性修復、沿黃生態廊道等項目,打造成“生態+”濕地打卡休閑觀光區,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,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。
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。穩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,穩妥有效開展重點行業節能減碳行動。落實“三線一單”制度,大力發展綠色經濟、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,嚴格“兩高”項目準入和落后產能退出。推進企業、園區循環化改造,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。持續開展全民綠色低碳生活創建行動,倡導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生活方式,推動全社會節能減排,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。
聚焦作風能力 錘煉隊伍素質新提升
扎實組織開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,鞏固拓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成果,教育黨員干部強化忠誠核心、服務大局的政治能力,砥礪知重負重、真抓實干的強烈擔當,追求馬上就辦、辦就辦好的一流標準,錘煉履職盡責、干事創業的過硬本領,樹立統籌兼顧、綜合施策的系統觀念,守牢克己奉公、清正廉潔的為政底線。
全面梳理完善各項制度機制,對既有工作制度機制進行查漏補缺。持續深入向“四風”問題開刀,從制度發力,強化長效機制。樹立正確的工作導向,大力倡導爭先創優、積極進取,求真務實、注重實效的工作作風,全面踐行“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方法,增強工作韌勁和執行力,激發干部隊伍的內生動力,敢于直面矛盾,拒絕“躺平”,推進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。
著力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、服務群眾本領、防范化解風險本領,增強防風險、迎挑戰、抗打壓能力,爭當推動高質量發展、加快現代化建設的“弄潮兒”,建立一支經得起時間、群眾和歷史檢驗,堪當重任的優良隊伍,為全年各項工作奠定良好開局,為譜寫潼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奠定基礎、積蓄動能。
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“硬支撐”,高質量項目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核心。新聞發布會上,王世輝接受采訪時,通報說,今年,潼關縣計劃實施重點項目92個,完成投資94億元以上,體量、數量較上年度大幅提升,呈現以下特點:
總量持續擴大。項目個數較去年增加16個,年度投資較去年增加21億元,增長20%以上。
結構持續優化。民間投資項目投資體量較上年增加10億元,增長10%以上,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激發;工業投資項目投資體量較上年度增加15億元,增長15%以上,工業投資支撐和效用持續顯現。
效能持續提升。年度92個項目,60個手續全部辦結,80個完成立項,12個啟動前期資料編制。其中,24個市級重點項目前期手續已全部辦結、全部開工。
成效持續顯現。一季度潼關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.4%,排全市第二;專項債券儲備、推送數量居全市第一。
下一步,潼關縣將采取六個方面舉措,助力“高質量項目推進年”活動走深走實。
項目審批再提速。持續開展“容缺+承諾+并聯審批”“集中審批日”,主動對接項目單位,提前介入,全程跟蹤指導服務,實行源頭管理,打造項目建設“綠色通道”,簡化辦理環節流程、壓縮辦結時限,全力推動項目審批高質量。
項目建設再加力。不斷完善工作機制,用好用實領導包聯、集中開工、專項觀摩、專題推進、“局長”訪談、督導考核等高質量項目“十大”措施,實行重點項目清單化管理機制,倒排工期,掛圖作戰,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。
項目招商再突破。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帶頭招商、產業組跟進招商機制作用,實施聯強、招強、引強戰略,年內招引一個2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,全力推動項目招引高質量。
項目儲備再充實。緊抓中省預算內投資、專項債券、世行亞行貸款等政策機遇,結合潼關縣“四大發展”戰略和“3+N”產業發展體系,儲備推進一批“帶動性強、投資效用明顯、利稅貢獻大”的補短板、強弱項項目,努力實現項目儲備高質量。
項目服務再優化。嚴格落實“要素跟著項目走”工作機制,持續推行“容缺+承諾制+并聯審批”模式,建立“一對一項目管家”制度,優化項目服務流程,壓縮項目落地時限,推動項目快落地、快投產、快達效,努力實現服務保障高質量。
督察檢查再加強。潼關縣委、縣政府、縣紀委等專項督查機構,對92個重點項目進行分解,落實到專項工作組,定期集中開展專項督查,逐一建立問題臺賬,跟蹤督辦,實時銷號,努力實現項目管理高質量。
潼關縣委常委、縣政府黨組成員王世輝作主題發布并答記者問。記者 羅娜 攝
潼關縣秦東管委會黨工委書記、發改局局長宋學祎參加發布會并答記者問。記者 羅娜 攝
渭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。記者 羅娜 攝
潼關縣商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湯磊參加發布會并答記者問。記者 羅娜 攝
“二十大精神在東秦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。記者 羅娜 攝
潼關縣位于秦、晉、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地帶,黃河、渭河、洛河三河交匯。
潼關古城,東西兩面臨溝,地勢平坦而廣闊。
潼關縣是同時承載黃河、秦嶺兩大國家重要生態屏障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