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編熱線:0913—3362222

投稿郵箱:wnw0913@163.com

首頁 > 縣市頻道 > 華州 > 正文

鑄三魂 守三根 塑三形文化火炬照亮鄉村振興之路

核心提示: 近年來,華州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立足地域文化特色,挖掘傳統文化魅力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基層文化陣地,通過開展“鑄三魂,守三根,塑三形”文化振興活動,發揮了“提振精氣神,培育好風尚,凝聚正能量”的作用,唱響了鄉村文化振興的“主旋律”,涵養了鄉村文明“新風尚”,畫好了鄉村振興的“同心圓”。

華州區是仰韶文化的遺存地、古鄭國的發源地、渭華起義的發生地。近年來,華州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立足地域文化特色,挖掘傳統文化魅力,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基層文化陣地,通過開展“鑄三魂,守三根,塑三形”文化振興活動,發揮了“提振精氣神,培育好風尚,凝聚正能量”的作用,唱響了鄉村文化振興的“主旋律”,涵養了鄉村文明“新風尚”,畫好了鄉村振興的“同心圓”。2022年,華州區榮獲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、華州區劇團被評為“全國基層文藝院團”;華州區榮獲“渭南市理論宣講先進集體”、渭南市“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講好渭南黃河故事”演講比賽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;柳枝鎮張橋村榮獲“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稱號;少華山景區榮獲“陜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單位”稱號,華州面花、老腔亮相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。

鑄三魂 提振鄉村振興“精氣神”

鑄文明思想之魂,讓優秀文化滋潤心田。華州區一是堅持制定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計劃,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明確了時間表、勾畫了路線圖,創新推動文化振興求真務實;二是扎實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宣傳街(墻)創建活動,設立公益廣告牌、噴繪文化墻、安裝電子屏,營造“潤思想、揚正氣、樹新風”教化人、鼓舞人、塑造人的良好氛圍;三是編印農民實用的《美麗華州》《渭華精神》《培育最美家庭讀本》口袋書160多萬冊、通過微信微博抖音推送、領導干部講黨課、大喇叭等多種形式,持續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教育進農村活動;四是以“德潤華州”為主題,開展常態化“巷道院落宣講”“田間地頭宣講”“文藝宣講”等宣講活動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隨處可見、盈耳入腦。

鑄文明創建之魂,樹立心靈深處的精神標桿。華州區一是積極推進“美麗鄉村,文明家園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“十個一”示范工程,為農村配備樂器、音響等設施設備,新建鄉村文化、體育、健身、娛樂場所,促進鄉村人文環境不斷提升;二是制定《華州區道德模范鼓勵激勵辦法》,率先在全市成立縣區級“見義勇為協會”,每年表彰一批華州好人、道德模范、見義勇為先進典型。近年來,先后涌現簡楊陽、孔緒牢、呂堯、史紅衛等各級好人、標桿、模范300余名,“十星級文明戶”700余戶;三是成功舉辦“美德潤華州”第五屆華州好人頒獎典禮,開展“華州好人事跡巡展”活動7場次,巡回報告10余場,參與群眾2萬人,樹立以文化人,成風化人的良好風氣。

鑄文明實踐之魂,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的陣地力量。華州區一是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,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布展升級,指導各所、站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450余場次;二是組織開展“傳家訓、立家規、揚家風”主題實踐活動,制定好家風、家訓上萬條,推動家訓“掛廳堂、進禮堂、駐心堂”,以“萬條家訓進萬家”引領時代新風;三是重點打造“小手拉大手”“文明交通勸導”“關苗行動”“愛心驛站”等志愿者服務組織186個3.6萬人,為鄉村文化振興向縱深推進注入了強大生機。

守三根 凝聚鄉村振興“正能量”

守紅色文化之根,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。華州區先后組織開展渭華起義革命故事“七進”、“學百年黨史傳紅色基因”主題宣講、“走進渭華起義紀念館弘揚革命傳統文化”專題研學活動70余場次,引導鄉村干部群眾知史愛黨、知史愛國;二是開展“渭華紅聲”系列活動,累計推出42節經典黨課、22期家書微分享,點擊播放量達20萬余次;三是依托渭華起義紀念館、張橋村國務院“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”紅色旅游示范點等紅色資源,強化“紅色引領”、建設“紅色陣地”、激活“紅色細胞”、舉辦“紅色活動”、繁榮“紅色文化”,打造具有華州特色和精神內涵的紅色名片。

守歷史文化之根,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與融合。一是推進“互聯網+傳統文化”“互聯網+文物”“互聯網+非遺”等工作,整合“愛華州”App,“華州融媒”視頻號、抖音號、今日頭條、微博、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,集納推送網絡文化精品;二是以赤水遇仙村瑞凝莊、柳枝張橋村明朝“大地震”遺址等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中的村落為代表,建立傳統村落保護動態監測管理機制,建設“村史館”,使“鄉音、鄉情、鄉景”成為維系“鄉愁”的“精神家園”。

守非遺傳承之根,承固傳統文化的內涵精髓。華州區一是充分發揮“華州皮影”等31個各級各類非遺項目傳承作用,承辦“中國皮影戲高峰論壇”、舉辦多彩非遺成果展演、設立“非遺就業工坊”、開辦“非遺+電商”直播帶貨等,延續文化根脈,凝聚文化自信;二是創排皮影舞臺劇《懲惡揚善小哪吒》,創作剪紙作品《冰墩墩雪融融》讓華州非遺走向世界;三是以“振興傳統工藝,助力脫貧攻堅”為中心,通過訂單式培訓班、師徒傳承等形式先后培訓皮影從業人員800余名,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,增加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收入1800萬元。

塑三形 培育鄉村振興“新風尚”

塑文化陣地建設之形,不斷提高美麗鄉村的吸引力。華州區一是持續建設形成“區有場館、鎮(辦)有站、村有中心”的三級文化服務網絡,實現了三級文化陣地“全覆蓋”;二是層層簽訂服務協議、統一流通、統一管理、為基層農家書屋配送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《習近平扶貧故事》《扶貧政策問答》等鄉村實用書籍3萬余冊,實現縱向服務“全貫通”。

塑文化載體建設之形,不斷提高美麗鄉村的凝聚力。華州區一是積極開展“我們的中國夢——文化進萬家”“四進零距”“戲曲進鄉村”等活動,華州劇團年均惠民演出86場次,受眾一萬余人;二是創排戲劇小品《我不是貧困戶》《老兩口夸脫貧》《姐妹共話新農村》等鄉村振興題材文藝作品,寓教于樂、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;三是圍繞傳統重大節假日,組織實施“我們的節日”主題文化巡演、基層廣場舞培訓、慶“七一”系列文藝匯演、系列讀書分享等活動,努力營造“文明鄉村書香華州”的文化氛圍。

塑文化旅游之形,不斷提高美麗鄉村影響力。文化全域開花,旅游串珠成鏈。華州區圍繞“全域旅游、全景華州”建設,注重全要素調動,全產業對接,不斷提升“多彩華州、悅游華州”品牌知名度。一是融合扶持“鄉村游”。依托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,著力打造高塘鎮、杏林鎮兩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鎮和杏林李坡村、柳枝張橋村等4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;二是創新提升“休閑游”,發揮“中國皮影藝術之鄉”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品牌效應、做大做強渭華起義紀念館、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等“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”的示范效應;三是利用渭華現代農業園實施觀光、采摘、休閑等復合旅游,實現“現代農業+旅游”的疊加融合。目前,全區平均每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以上,吸納勞動力5600人次,其中脫貧群眾1660人次,旅游總收入達到32.5億元以上。

  • 微笑
  • 流汗
  • 難過
  • 羨慕
  • 憤怒
  • 流淚
責任編輯:楊大君
0
本網站部分圖文信息轉載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與我們聯系及時刪除。網站法律顧問:陜西圣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李剛慶
技術支持:渭南青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www.9488quan.com 媒體支持:陜西網渭南站 投稿信箱:wnw0913@163.com 新聞熱線:0913-3362222 網站備案:陜ICP備14011189號-2
 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6號     
 
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,国产一级a毛一级a看免费视频,香蕉eeww99国产精选免费,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走光